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秋拍将于10月3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季六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合共推出逾230件拍品,总估价超过6亿港元。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来自乐从堂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图1),为四件仅存于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之一,罕稀至极。
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表示:“今季我们十分荣幸能呈献多个精妙卓越的中国艺术品珍藏,囊括简雅朴素的宋瓷、文房雅器,以及明清两朝的宫廷瓷器和工艺品。本季最瞩目之亮点,乃珍罕至极之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北宋汝瓷乃中国历代最享负盛名、且后朝仿制最多之品,千金难求。迄今私人收藏传世汝窑仅四器,此乃其一,品相更几近完美,今现身秋拍,实为千载难逢之购藏良机。”
根据香港苏富比官方给出的秋拍日程安排,此洗将登上“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场次,意味或许未如外界所料般独作专场。而观这场次名称,台湾名藏家曹兴诚的乐从堂无疑有汝窑外的更多宋瓷上拍。公布的两张汝窑洗照片,颜色略异,相信为拍摄灯光所致。
汝窑面市“百年难遇”
说起汝窑器拍卖,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时推出的一件宋代汝窑重器——“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图2)。这件汝窑葵花洗原是一对,原属英国收藏家阿尔佛雷德·克拉克夫妇收藏,1936年两人将其中一件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出现在1937年的法国展览上,1950年克拉克辞世,其夫人一直珍藏着另一件。直到1976年克拉克夫人去世前数年才将其出售给英国伦敦的古董商,后该件汝窑洗流入日本茧山龙泉堂。是次经由日本藏家释出,这件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才得以在拍卖市场上首次亮相。
宋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烧造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类瓷器当中一直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由于北宋末年金人的入侵,实际上烧造时间极短,连南宋人都有“近尤难得”的感叹,因此流传至今的汝窑不足百件,有一说现存世有序可循的只有79件,并且绝大部分已经被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私人手中收藏寥寥无几。汝窑也是宋五大名窑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瓷窑。传世品种也不如定窑、钧窑丰富,常见以盘、碟、洗一类器皿较多,碗较少,洗有圆形、椭圆形及三足者三种。汝窑无大件器皿,高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没有超过30厘米的,盘、碟、洗的直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少见。当年上拍的这件汝窑葵花洗的直径为13.5厘米。
这样的器物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夸张。就像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当时在微博上所说的那样:“这种东西见一回少一回,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因此,该件传承有序、稀缺性极高的汝窑瓷器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收藏市场中金字塔尖上的顶级拍品,是很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因此,在资本强势介入收藏市场的外部市场环境下想不拍出天价都难。苏富比拍卖前给以这件拍品6000至8000万港元的估价其实都是略显保守的,按当时明清官窑精品频繁破亿的市场价格,这个价钱根本都买不到顶级的明清官窑。这件重器在拍卖现场以4000万港元起拍,经过34轮叫价,8位买家参与竞买,竞拍过程持续了15分钟,最终以1.85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2.07亿港元,创出宋代瓷器拍卖价格的历史新高!
在当时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导的收藏市场中,这件汝窑洗创出的高价显然只是一个特例,它显然不可能在市场上引领出一波高古瓷的行情,最多也只是在价格层面体现极少出现在市场上的宋瓷应有的市场价值,比较可能的是通过产生的高价效应在审美层面让很多如今一味追求和喜好图案繁缛、制作精美的明清官窑的买家对中国高古瓷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对他们也对我们进行一次在收藏审美上的纠偏,这算是这件拍品出现在市场上额外的功劳了。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件汝窑洗被香港本地收藏家刘銮雄购得。
汝窑洗与鸿禧美术馆
汝窑于北宋晚期(960—1127)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据学者研究,汝官窑之烧造时间极短,普遍认为或只二十载,故其器殊不易得。此次即将亮相拍场的汝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型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臻善,几近完美,当属汝官瓷之范。汝瓷小巧朴雅,温婉隽永,集中国美学之粹,显中国哲学之华,历史意义更是深远。此汝窑笔洗极为珍罕,存世之品寥如晨星,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亦仅止四器。
鸿禧美术馆坐落在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二段63号B1,占地3300平方米。由台中大雅乡人、台北著名的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张添根创办。虽然它名叫“美术馆”,实际上它是一家综合类“博物馆”,含有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
鸿禧美术馆隶属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保护、展览与研究推广为主。鸿禧美术馆的馆藏文物总数超过三万多件,堪称世界级的私人美术馆,素有“台北小故宫”之称。其藏品大致可分为陶瓷、鎏金佛像、书画、雅趣逸品等四大类,别具特色;其中三千多件馆藏陶瓷精品是鸿禧美术馆最精彩的典藏强项,同时馆藏相当数量的珍贵瓷片标本。
此次亮相苏富比秋拍的这件汝窑圆形笔洗的相关介绍中就有,“1982年6月伦敦苏富比拍卖,原藏台北鸿禧美术馆,现属私人收藏。”无比令人瞩目,据称估价已经过亿。若比照2012年苏富比2.08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这件汝窑圆形笔洗的价值,恐也会惊人。
收藏,旧称“搜藏”;天下最难之事,无外于搜藏。鸿禧美术馆是由张添根先生和子女两代累积。据廖桂英副馆长回忆:“老先生他不抽烟、不喝酒,就是喜欢搜藏文物,把钱都拿去买文物了。”
后来的故事就像所有收藏家遇到的一样,各类不确定性和各种因缘际会,让人悲悯酸楚。
收藏家的目的是爱好,把所有有文化价值属性的艺术文化遗存物收集起来。艺术品运营商的目的是找到最好的艺术收藏品,以最好的价格卖给最爱它的收藏家。因而收藏家所付出的往往是人生的一切,甚至生命,而留下的是无价财富的“空空如也”。
这些今天标着“鸿禧美术馆旧藏”标签的珍品,可能是在某个时间段无法言明的特别境遇下而散出。苏富比马上要拍卖“鸿禧美术馆旧藏”了,财富转换的故事也将再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