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作为贵金属,与生俱来的保值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曾消失。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千方百计获取金银。加上金银有极好的贮藏条件,碰到战乱,遂被隐藏起来,形成社会性的窖藏现象。我们现在发现的金银窖藏大多属于这种情形。
战国时期楚国爰金开始,其后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宋代金铤、金叶子等黄金货币,即受中央政府严格掌控、由宫廷赏赐,为皇权至上之体现。而就黄金货币之成色而言,于南宋时期达到巅峰。
唐代船型银铤开始,其后宋元铤、明清元宝等银质货币,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宋代之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持为税收的—种交纳“凭据”。
南宋时期的金银铤主要用于兑换钞引、赋税、赏赐、上供、军费、国费开支等,最初由官府征召民间工匠到文思院冶铸。后在淳熙年间(1174-1189年),改由临安的“百姓作匠”或“金银铺户”承揽金银的打造,并规定支应官府差役的金银工匠,要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和两名金银铺主做担保,以防作弊,并负责赔偿责任。据史料记载,在南宋一两黄金约等价24,000枚铜钱,一两白银约等价2,400枚铜钱,价值高昂。
说明:金铤采用束腰形,线条优美,金色灿烂,把手沉稳,甚为罕见,是研究南宋时期社会、经济、金融状况的极好的实物资料。大型金铤在使用时,常会根据用量分割使用,这是古代人们使用黄金的真实反映,此件南宋金铤,保存完整,品相完美。
重量:930.4g
说明:北宋时期,福建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汀州,位于福建长汀,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作“福建西大门”,是闽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本品为南宋时期,汀州军掌管的贺礼库向当时中央朝廷上贡的金铤,沿袭了历朝历代贡金银的特点,在正面錾有铭文,清晰的记载了上贡者(汀州军)、贡品出处(贺礼库)、成色(十分色)、重量(贰拾两)、工匠名(罗仁),由于每件錾刻的金银铤数量都远远少于押印的金银铤,而本品无论在造型、成色、制作工艺都超出了当时普通金银铤的水平,铸纹流畅自然,完美体现了当时南宋经济最繁荣的一刻。
重量:718.6g
说明:郢爰,是楚国的金币,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
重量:19g
说明:金饼,又称饼金,以其圆形饼状而得名,为汉代货币之一,主要用于皇室贵族间的赏赐与馈赠。《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黄金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作为货币和馈赠的记录,至汉唐时广为流通。
重量:250.8g
说明:民国韩复榘主政山东后,为了控制和垄断山东经济和财政,加紧了对山东金融业的整顿和管制。1930年10月,韩复榘在下令禁止制钱、铜元出境的同时,议决设立平市官钱局和准备设立山东民生银行。本品为官钱局发行的标准壹两金锭,做为当时发行铜元枚票和省库券的准备金,存世少见。
重量:31.2g
说明:厂条为中华民国中央准备金,面带孙中山头像与古布图图案,原光状态,保存完好。
重量:306.9g
重量:156.2g
重量:315.6g
说明:“船型银铤”是唐代银铤中一种特别的形制,其造型接近于倒置的小案,弧底,卷腿。唐代与外界的贸易活动频繁,不仅有陆路,还有海路。中西交往的丝绸之路,源远流长,而中亚、西亚等国皆用银币,难以与中国铜钱直接互换相通,要实现贸易交换,采用以份量计值的银锭是最便利的。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如何保证成色至为重要。贸易用银的形状要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银两本身没有任何机械夹杂和合金混杂。于是,船形银铤便应运而生。平而薄的底和周边,不可能有机械夹杂,延展的周边,很容易判断有无夹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合金元索。当然,具体取形时采用这一酷似舟船的铤形,是与当时中外贸易要频繁使用水路舟船有某种程度的思想渊源。船形银铤在运输时为了叠放便利,两侧翘起部分轧平,这就造成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大部分船型银铤的形状。
重量:1035g
说明:霸东街南位于南宋临安御街东,和市西坊相对,俗称坝东巷,因坊前有猫儿桥(平津桥),又称猫儿桥巷,其方位大致是在御街东面的贤福坊和兰陵坊之间。
重量:938.7g
说明:本品为元代银铤向明代元宝的过度形态,两侧微微翘起。
重量:783g